AOM-DSS联合诱导结直肠癌模型









AOM-DSS联合诱导方案
结直肠癌研究的高效模型

经典炎癌转换模型的革命性优化,周期缩短33%,死亡率降低90%,为结直肠癌机制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更高效的体内研究平台。

AOM-DSS诱导结直肠癌模型

AOM-DSS联合诱导方案概述

经典结直肠癌模型与炎癌转换研究的黄金标准

方案原理与优势

AOM-DSS联合诱导方案通过AOM(氧化偶氮甲烷)诱导DNA损伤,结合DSS(右旋葡聚糖硫酸钠)诱导肠道炎症,模拟人类结直肠癌”炎症-癌变”的病理过程,是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理想模型。

我们的优化方案在保持模型生物学相关性的前提下,将诱导周期从传统3个月缩短至2个月,并通过改良给药剂量与监测方案,使模型死亡率从50%降至10%,大幅提升实验效率与成本效益。

炎癌转换模型

模拟人类结直肠癌从炎症到癌变的完整病理过程

分子特征保留

保留人类结直肠癌的基因突变与表达谱特征

高效诱导周期

优化后仅需2个月即可完成模型构建

AOM-DSS模型构建流程

2个月

优化后诱导周期

90%

死亡率降低幅度

优化方案核心亮点

相比传统方案的突破性改进

周期大幅缩短

传统AOM-DSS诱导需3个月以上,我们通过优化给药时序与剂量,将完整模型构建周期缩短至2个月,帮助科研人员更快获得实验结果。


33%
周期缩短

相比传统方案的时间节省

死亡率显著降低

通过优化DSS浓度梯度与小鼠健康监测方案,模型死亡率从传统方案的50%降至10%,甚至更低,减少实验动物损耗,降低科研成本。


60%
死亡率降低

相比传统方案的死亡率变化

模型稳定性提升

优化方案构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病理一致性,肿瘤发生率从72%提升至91%,且组织学特征与人类结直肠癌更为相似。


10%-20%
肿瘤发生率提升

相比传统方案的发生率变化

应用场景与研究方向

AOM-DSS模型在科研中的广泛应用

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研究

模拟”炎症-癌变”过程,用于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,探索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标志物。

药物疗效评价

用于化疗药物、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的体内疗效评价,筛选潜在治疗方案。

预防策略研究

评估饮食干预、益生菌、抗炎药物等对结直肠癌发生的预防作用及机制。

炎癌转换机制研究

研究慢性炎症如何促进正常组织向癌细胞转化,探索炎症微环境的作用。

个性化治疗研究

结合PDX模型,用于研究患者来源肿瘤的药物敏感性,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临床前研究模型

作为结直肠癌临床前研究的标准模型,支持论文发表与新药研发申报。